近日,有媒体曝出某剧本杀店的城限剧本主持人手册遭盗摄并传至网络销售,该剧本杀店主已向警方报案并向该剧本的发行方、作者和所有授权店家道歉。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之中……
一个正处于风口的新兴行业,却频曝负面新闻。据了解,一个正版的剧本杀剧本的售价,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网上只需要几块钱就能买到上千个,差异之大令人咋舌。业内人士指出,剧本杀行业或已成为侵权盗版的重灾区。
剧本杀行业的井喷式发展
“一桩离奇的案件,几位看似相关或不相关的人聚在了一起,通过各自的证词,查找的线索,分析推理出事件完整的真相,共同找出真凶……”这是当下最流行最火爆的娱乐活动之一——剧本杀的游戏环节。
剧本杀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英国的一款名为“谋杀之谜”的桌面游戏。玩家通过扮演法庭陪审团成员,根据手上的资料进行推理,最终做出决议并投出真凶。经过20多年的发展,“谋杀之谜”增加了许多复杂机制,形成如今沉浸体验+推理解密+社交的剧本杀游戏。传入中国后,剧本杀逐渐本土化,融入了更多的角色扮演和剧本种类,加之《明星大侦探》等热门综艺的影响,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对剧本杀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国内迅速掀起传播热潮。
从2016年的小众娱乐活动到2019年线下门店激增,剧本杀行业发展态势迅猛,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的剧本作者、版权方到中游的发行商再到下游的剧本杀门店、垂直平台,各方相互配合、共同协作,以及多家金融资本入局,共同推动这一产业的爆发式增长。
相关研究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剧本杀门店数量由2400家飙升至12000家,到2020年底,这个数字达到了3万家。与此同时,行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剧本杀的市场规模达到百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更是以7%的增幅增至117.4亿元,预计2021年还将持续增加,有望达到170亿元。
新兴产业的发展困局
就在大家普遍认为剧本杀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或将成为创业新风口时,“4月剧本杀门店倒闭数量翻倍”的话题却登上了微博热搜。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相关企业注销数量达到了200家。其中,4月共注销近100家相关企业,环比增长102%。炙热行业为何遭遇翻车?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受到疫情影响之外,原创能力不足、侵权盗版现象严重等知识产权问题也是导致剧本杀行业风口滑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剧本杀最主要的资源就是剧本,剧本内容是否优质、其中的“核心诡计”设计是否精巧无疑是吸引玩家、提高用户黏性的关键。缺乏原创力恰恰是剧本杀行业的痛点。一位文娱产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剧本杀创作者中有不少是专业编剧,但他们很多优秀的剧本往往会优先投给影视行业,被挑剩下无人问津的,经过简单改编后再送到剧本杀的发行商手上。此外,模仿抄袭也是导致剧本质量良莠不齐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剧本直接照搬了影视剧或侦探推理小说的内容,“核心诡计”同质化,相似剧情反复出现,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体验感就会很差。
相较于原创力的缺乏,侵权盗版问题则更令人头痛。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部原创作品上市后,仿造者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跟进复制,而部分下游企业则会为了降低成本购置盗版剧本。由于剧本“一次性使用”的特点,侵权盗版,会导致原创作品的市场空间被大大压减,剧本创作者和购买正版剧本的商家权益遭受侵害,失去创作和购买正版的动力,最终形成市场的恶性循环,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亟待破解的维权难题
记者采访发现,剧本杀的侵权盗版问题,同样会困扰线下剧本杀玩家。有不少玩家反映,现在网上售卖盗版剧本的商家比正版商家还要多,数千倍的价格差会引导部分玩家转而购买盗版剧本,但盗版剧本质量差,游戏体验不佳。对于售卖盗版,一些商家不以为意,售后回复也是不加掩饰,颇为“硬气”。
剧本杀行业的盗版横行,有业内人士认为是该行业维权难度较大所致。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国瑞。孙国瑞表示,维权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剧本杀行业的版权方和线下门店的店家缺乏维权意识,对于著作权人依法享有哪些权利不甚了解,加之时间、精力等成本因素,致使被侵权人遭遇侵权时不知道该怎么维权。二是有些剧本本身的独创性不强,对于热门影视剧和小说的模仿痕迹明显,因此被侵权人即使权益受到侵害,也不便维权。三是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孙国瑞指出,侵权盗版行为可能会侵犯著作权人包括复制权、发行权、摄制权等在内的多项权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侵权者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他指出,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经过几次修订,已经较为完善。目前,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骨干法律中已经实现全覆盖。他呼吁被侵权人遭遇侵权时应该积极主动维权,及时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举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也要积极执法,依法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共同推动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本报记者 蔡莹)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微信)
(责任编辑:吕可珂 编辑:曹雅晖 审校:崔静思 蔡莹)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电话:0372-2110568
传真:0372-2110568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高新区弦歌大道与峨嵋大街交叉口向东100米路南科创大厦
www.ayipx.cn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豫ICP备17028958号 公网安备 41050202000126
河南相映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后台管理】